来源:人民网
初冬时节,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仍被夏日的余温所拥抱。在这万里的晴空之下,俯瞰那碧波荡漾的海面,成千上万片泛着金属光泽的“小格子”整齐地排列在杏陈镇、前楼镇的海域。
这片海域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然而,周边风力强劲、浪涌汹涌,年平均风速每秒达5.2米,最大风速可达每秒48米。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让“小格子”尽情沐浴阳光,同时又能抵御风浪的侵袭呢?
我国首个在高风速海域建设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的首批发电单元近日成功并网。该项目属于抗台风型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后,每年可生产清洁能源3亿度,节约标准煤超9万吨。未来,该项目还计划探索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进一步推动海域资源的综合利用。
福建,一个拥有3752公里海岸线、13.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5个海湾、2214个海岛的地方,以其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展现了向海发展的无限潜力。从“海上福州”到“海上福建”,从耕海牧渔到科技蓝海,福建始终致力于向海图强,推动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化海洋交流合作,向着建设海洋强省的“蓝色梦想”奋勇前进。
在福建的福州高新区,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这座由福建引进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格外引人注目。公司办公楼外,“东福一号”装备醒目地矗立,这是一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平台。2023年5月,东方电气与中国工程院谢和平院士海水制氢团队成功实现了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海上中试,破解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难题,开启了无需纯水的制氢新时代。
科技创新是福建经略海洋的核心要素。福建正在加快建设一批建设起点高、创新产出高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省省部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达117个。与此同时,福建强化海洋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和人才保障,构建了良好的海洋创新生态,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福建的海洋经济发展正呈现出提质加速的趋势,初步形成了绿色石化、海洋旅游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以及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3个千亿级集群。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三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7%。
福建正持续向海进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让海洋经济内涵更丰富,“蓝色引擎”动力愈发澎湃。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的港口开辟了320多条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港口。福建正扬帆满舵,向着建设“海上福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目标奋勇前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注入强劲的“蓝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