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水问题,在钓鱼界堪称“老大难”问题。从我在海峡钓鱼论坛的初涉此领域开始,到这两年在头条上频繁与钓友交流,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昨日,更有粉丝私信询问,可见其关注度之高。今天,就针对这一难题,分享一些我个人的见解与体验。
多年以来,钓友们对于走水情况下的台钓策略一直充满好奇,期望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但遗憾的是,即使我获得了“一种抗风抗走水浮漂”的实用新型专利,也无法称其为完美的解决之道。这种浮漂或方法,更多的是减缓横向水流对漂体横向移动的影响,延长漂尾在走水条件下被“带入”水下的时间,而非彻底解决问题。
尽管我自身对这个问题始终抱有疑虑,但既然已经得出结论,便决定大方地分享给各位钓友,让那些为走水所困,无法尽情享受台钓乐趣的钓友们能够“死心”。也算是对大家的一种“造福”吧。
钓友们常以为,走水情况下想要玩台钓,必然有高手秘而不宣的妙招。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这个问题本身就难以完美解决。理解这一事实需要一定的思考,毕竟我们无法透视水下,总觉得水下的世界充满了神秘与未知。但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借鉴现实中的例子来类比分析走水情况。
记得《飞屋环游记》中,氢气球带动着木屋和爷孙俩在风流中跋山涉水,成功抵达仙境瀑布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尽管风的方向和速度不断变化,但木屋与爷孙俩始终保持在一起,整体悬浮在空中。这与台钓在走水情况下的状态极为相似。
在图1中,左侧是氢气球与木屋和人的整体,在无风情况下,氢气球的浮力与整体重量平衡,处于“悬停”状态。右侧是调好目数,在水中保持平衡的钓组。如果没有横向走水,钓组也是受力平衡,能够“定住”在水中。
但在横向风的作用下,氢气球由于体积大、受风面积大,受到的风力更大。因此,氢气球会跑到木屋的前面,缩短了与木屋之间的垂距。同样地,在图3中,走水会使得漂体因体积大而受横向水流的力大,从而跑到铅的前面,缩短了漂与铅的垂距。
这两个模型无论是在受力分析还是运动过程上,都有着极高的相似性。对于氢气球来说,即使下降一定的高度,并不影响其与木屋的整体悬浮状态。但对于钓组来说,漂铅之间垂距的减小意味着漂尾出露水面的长度减少,甚至可能全部沉入水中,导致无法观漂。
即使水流在上下层保持一致,漂尾被带入水下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钓组缺乏一个反向的横向力来与水流抗衡。若上层走水比下层快,则更容易导致漂尾被带入水下;若上层走水慢于下层,情况虽会有所缓解,但同样不能避免漂尾入水的结果。
因此,从实际垂钓效果来看,想要实现在走水情况下漂尾不入水的“持续”台钓,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一些“缓解”的方法,如采用大跑铅或利用风线“拉住浮漂”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漂尾被带入水下的时间。
至于使用吃铅量大的浮漂来试图解决走水悬坠台钓问题,同样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大吃铅量的浮漂并无法改变走水对钓组的影响。
若要真正完美解决走水台钓问题,需要借助高科技的位移感应元件与反向位移驱动装置,但这已经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或许在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完美解决。
总结如下:
- 走水情况下悬坠台钓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 目前有一些缓解走水影响程度的方法。
- 当我们放下执念,随遇而安,或许会发现,钓鱼这项技术活原本就充满了无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