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辽阔,粽子的种类犹如璀璨的星辰,不可计数。带着探索的热情,我们踏上了南北六省的上万公里之旅,穿越城乡、少数民族部落,寻找那千变万化的粽子。
我们在山西晋中找到了北方最古老的粽子;在嘉兴感受到了粽子的文化底蕴;在泉州尝到了古早味的粽子;在海南琼中什(za)寒村,见证了粽子的色彩变化……每一口粽子,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款粽子,都是一次味蕾的冒险。
2020年端午节,让我们一起跟随这场粽子的云游之旅,探索粽子的千变万化,感受其带来的无穷魅力。
从江浙沪出发,第一站来到嘉兴,一座充满粽子文化底蕴的城市。嘉兴粽子历史悠久,嘉禾之民,种稻食米,因此孕育出深厚的粽子文化。嘉兴是全国首个成立粽子文化博物馆的城市。嘉兴鲜肉粽的特色是糯而不糊,肥而不腻,咸甜适中。家家户户都习惯用干粽叶,糯米经过调味,煮时,肥肉慢慢融化,渗入米中,油润诱人。
北方流行甜口粽,山西晋中一带的黄米粽是甜粽的代表。选用黍米,经过几天的发酵,搭配红枣,构成了北方最古老的粽子。黄米粽冷吃风味更佳,蘸点白糖,朴实极了。
泉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泉州烧肉粽还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古早风味。馅料豪华,除了糯米,还包入山珍和海味,莲子、香菇和虾米都是最基础的食材。肉要先卤再炒,糯米也要和干葱头、卤汁炒过上色。煮肉粽有讲究,用猪大骨熬制的高汤来煮,烧肉粽要趁热吃,渗入酱汁的肉粽不黏不腻,超级满足。
潮式粽在一只粽子里巧妙地融合了咸甜两种风味,吃来却丝毫不见冲突。粽球必备的两样食材:用南乳、糖、酱油腌制过的五花肉片,糖渍过的鹌鹑蛋。其余食材:长糯米、香菇、虾米、咸蛋黄、海虾、莲子也需要预处理。因为糯米已经提前炒过,包好的粽子只需煮上三四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泉州烧肉粽的馅料堪称豪华,除了糯米,还会包入山珍和海味,莲子、香菇和虾米都是最基础的食材。肉需要先卤再炒,糯米也是要和干葱头、卤汁炒过上色后才能使用。煮肉粽比较有讲究,闽南方言叫做“炕肉粽”,古早的做法会用猪大骨熬制的高汤来煮。烧肉粽要趁热吃,吃的时候加入甜辣酱、花生酱和捣碎的蒜泥,渗入酱汁的肉粽不黏不腻,超级满足!
广东肇庆,古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粽子文化也极其多彩,有咸有甜。肇庆人一年四季都会吃裹蒸粽,走亲访友也会送上两个,寓意“蒸蒸日上”。裹蒸粽名为裹蒸,但其实是煮熟的,煮粽子的水则用当地名山鼎湖山的泉水才算正宗。肇庆裹蒸粽也在传统的基础上演化出了很多新的口味,形成了肇庆独特的粽子文化。
在云南壮族人的饮食中,糯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用糯米做成的粽子,他们叫粽粑。在富宁壮乡,有一种特别的粽子,粗壮结实,形似马腿的马杆脚粽粑。内馅除了糯米,还会用到去皮绿豆,腌制过的长条五花肉。当地人又变换出了新的吃法,比如将粽粑切割成片,用茶油煎着吃或者炸着吃,表面金黄焦脆,过了油的绿豆沙,酷似咸蛋黄,吃起来则是另一种香浓滋味。
寻味的最后一站是海南的琼中什(za)寒村,也是海南岛上海拔最高的黎、苗族混居村寨,这里出产着一种美丽的粽子:五色粽。五色中的白色来自于糯米本身的颜色,其余四种颜色的染料则由当地植物天然萃取而成。煮好的染料和糯米混合上色后就是五色米。猪肉用五指山当地的名产五脚猪,只用肥瘦相间的五花部分。粽叶取自田边随处可见的柊树叶,这种树叶宽大又厚实,带有自然的清香。
从北到南,这一趟的探寻,我们看到了粽子的万千变化。从馅料、包法、烹煮方式都大有不同,每一款粽子都各有特色!在这7款粽子里,你最想吃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