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窗帘之约”,真暖!
随着年纪的增长,子女不在身边,如何保障老人的安全成为一大难题。但在邯郸市复兴区的部分社区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和老年人之间,有着一项独特的“约定”:每天早上,通过窗帘的开关,来判断老人是否安全。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约定”?背后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记者深入社区,走访居民家中,一探究竟。
这是一个平安“暗号”
清晨,当阳光洒进窗户,拉开窗帘已成为葛大娘的日常习惯。但对她来说,这个动作意义非凡。
“这是我在向李凤英报平安,凤英从我窗前经过,看到家里的窗帘拉开,她才能放心。”11月29日,阳光洒满葛大娘的家中,温暖而柔和。
葛大娘口中的凤英,是岭南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李凤英。她们之间有一个约定:每天早上9点前,若窗帘被拉开,表示老人安全,李凤英看到便会放心离开;如果窗帘未被拉开,她则会立刻前往老人家中查看,确保没有发生意外。
这样的“约定”如今在岭南三社区已有22位老人和志愿者们达成。这项约定被亲切地称为“窗帘之约”。
为何会有这样的约定?事情要追溯至一年前。岭南三社区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老小区,社区内65岁以上的老人占了很大比例。2023年4月初,社区党支部书记闫蕾和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发现,一位老人家中窗帘紧闭,敲门无人应答,令人担心。经过联系,老人的子女赶到,发现老人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幸亏发现及时,老人经过治疗恢复了健康。但这起事件让社区意识到,如何确保独居老人的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那之后,社区工作人员开始为社区内年龄超过75岁、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的老人建立台账,并将老人的电话、身体状况以及子女联系方式等信息登记在册。同时,他们在社区群内发起号召,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干部、热心居民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每名志愿者关注1至2位老人,与他们签订“窗帘之约”。
“窗帘之约”以“早看窗帘晚看灯”的形式持续着,守护着社区的每一位老人。志愿者们每天早上查看老人的窗帘是否拉开,夜晚则查看老人家里的灯是否亮起,窗帘是否拉上。这一约定至今已守护社区老人600多个日夜,没有再发生过一次危险事件。
这是一种日常守护
“刘老哥,市场上有新鲜的菜,我给您带了点过来。”12月2日,志愿者王文河为社区居民刘根银老人带来新鲜的蔬菜,并帮他收拾了床铺。
刘根银今年89岁,与志愿者王文河72岁,两人相处得像亲人一样。正是“窗帘之约”将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腿脚不方便,他经常帮我买菜,还帮我拿药。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也想着我。”刘根银对王文河赞不绝口。
“窗帘之约”践行一年多,从最初的“早看窗帘晚看灯”,逐步拓展到日常陪伴照护。志愿者们不仅观察窗帘的开合,还时常上门陪老人聊天,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样的“窗帘之约”,柔和如春风,默默守护着老人们。如今,这份温暖正在不断延伸。社区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十余人扩展到现在的30余人,“窗帘之约”的服务项目也扩展到代买、代洗、理发、保洁等“微服务”。
这是一份爱的传递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希望大家都能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幸福。”志愿者谭莉莉说。
如今,“窗帘之约”已在复兴区的14个社区得到推广,成为社区邻里互助的标志。这一做法让“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有了生动阐释。
来源:河北日报
图片说明:
- 图片1:展示了葛大娘拉开窗帘向李凤英报平安的场景,阳光洒满她的家,温暖而柔和。
- 图片2:展现了志愿者王文河为刘根银老人带来新鲜蔬菜并帮他收拾床铺的情景。
- 图片3: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活动,体现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 图片4:志愿者谭莉莉(左)和其他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交流,展现了志愿者们与社区居民的良好互动和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