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末,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总资产、总负债分别为54.61万亿元、50.66万亿元,均比上年同期增长9.2%,占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比例分别为13.1%、13.2%。其中,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合机构)各项存款总额41万亿元,同比增加3.17万亿元,占总负债比重提升至84.62%;各项贷款总额28.6万亿元,同比增加2.19万亿元,占总资产比重提升至54.82%。特别是在云南、贵州、广西等10个地区,农合机构的存款市场份额超过20%;在吉林、山西、河北等10个地区,农合机构的贷款市场份额超过15%。
2023年,农合机构实现营业净收入10314.29亿元,其中利息收入9162.55亿元,同比增长3.92%,净利润2598.73亿元;村镇银行实现净利润70.99亿元。
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全国农村中小银行主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大力创新金融产品,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有效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强化农村及边远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服务覆盖。截至2023年末,农村中小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6万亿元,较好满足粮食主产区、全产业链和脱贫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乡土特色品牌、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方面,农村中小银行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科技金融方面,着力构建良好金融服务生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在绿色金融方面,多措并举支持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在普惠金融方面,持续下沉重心,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养老金融方面,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
此外,报告还指出,全国农村中小银行坚持“一省一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网点、人员、数字化转型步伐,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农合机构不良贷款率3.49%,资本充足率12.27%,拨备覆盖率133.1%,贷款拨备率4.65%,非信贷资产不良率1.42%,流动性比例77.85%,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