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以下多种情况下辞退员工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
-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 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
- 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一)与公司协商
当未签合同被辞退后,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公司进行协商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通过沟通争取合理赔偿。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如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等。同时,也要听取公司的意见和解释,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成功,双方可以签订和解协议,明确赔偿金额和支付方式等事项。
(二)申请劳动仲裁
- 申请条件: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在未签合同的情况下,可通过其他凭证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服务证”、招工招聘 “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同时,申请仲裁的争议必须是劳动争议,且须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必须向有仲裁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和具体的仲裁请求以及事实依据,除非遇到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申请劳动仲裁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备齐并符合要求。
- 流程:提交申请书,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仲裁调解,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 所需材料: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被申请人身份证明、送达地址确认书等。
(三)向法院起诉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法院起诉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诉讼过程中,要充分准备证据,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诉求。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四)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通常情况下,当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申请调解。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如果用人单位确实存在未签合同辞退员工等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等处罚。同时,劳动监察部门也可以帮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争取合理的赔偿。
(一)公司未签合同的风险
- 员工可随时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对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责任。
- 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经济补偿金风险:若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员工被辞退后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员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赔偿。
- 行政处罚风险: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二)劳动者的注意事项
- 收集证据:劳动者要注意收集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材料,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工作证、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 时效问题:申请劳动仲裁的,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因超过时效而无法获得法律保护。
- 维权途径选择:劳动者在未签合同被辞退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如先尝试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再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起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等。同时,要了解各个途径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